2016-08-09

中民投创新光伏+金融模式助力宁夏盐池提前脱贫

凤凰网商业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中民投积极响应这一扶贫号召,通过规模化的投入,正在宁夏盐池运用“光伏+”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条件,帮助盐池县实现提前脱贫的目标。

  8月6日, 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及来自中民投股东单位的数十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一行来到宁夏盐池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深度调研了中民投“光伏+”创新扶贫模式的进展。

  “光伏+金融”打通盐池滩羊养殖产业链

  “风不扶我雨不扶我产业扶我,地下没有地上没有蓝天上有”,这是在宁夏银川市盐池县高沙窝镇老百姓口中经常流传的一句话。

  位于中国西北的宁夏盐池县,因其干旱的气候和匮乏的自然资源,常年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而这一切,随着中民投旗下的中民新能正在建起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项目,正在发生改变。

  滩羊是宁夏特产,宁夏民间称其为“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无论是食用的肉质,还是作为出产毛皮的来源,都广受欢迎,这是宁夏特殊环境产生的优秀畜牧品种。然而,多年来,滩羊叫好却无法叫座,缺乏成熟的领导品牌,深加工开发不足,影响了这一宁夏品牌走出去的进程。


(滩羊养殖基地)

  目前,中民投已与宁夏盐池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将利用自身资本优势及强大的股东背景,通过“龙头企业+养殖户”模式合作共赢,创新滩羊养殖、加工、销售模式,做大做强滩羊产业,通过打通滩羊全产业链,为滩羊养殖插上翅膀,走向全国。同时,给当地农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把农民变成股东和产业工人,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通过群众自己的劳动付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盐池县花马池镇北塘新村是个移民村,2011年,近1500人从山大沟深、缺水缺电的麻黄山乡搬迁而来。当时政府为他们配套了羊圈,但是,因为市场行情不景气等因素,羊圈一直处于闲置的状态,村民们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中民投在这里投资建设的中民光扶滩羊养殖基地,给这些新移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中民光扶滩羊养殖基地,目前已有近3000只滩羊,这个规模在整个号称“中国滩羊之乡”的盐池县也是数一数二的。

  北塘新村村委会主任何三存告诉记者,中民投来了以后,这些闲置的羊圈被重新用了起来,村民获得了租金。并且,村里已经有15位村民培训合格,成为了这里的饲养员,每月可以得到3000元的收入。

  目前中民新能已投资6278万元收购宁夏麒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在建项目,注册1亿元成立中民裕丰(吴忠)农牧业有限公司,为滩羊肉精深加工及发展宁夏清真特色食品打好基础。按照2016年底滩羊出栏10万只计算,将直接带动1000户农户参与养殖,约3000名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农户通过以羊入股分红和产业工人工资获得双份收入,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将得到质的变化。

  不仅如此,一向以“产融结合模式”见长的中民投,充分发挥自身的金融优势,与盐池县政府共同成立扶贫担保公司。


(盐池县中民融盐扶贫担保有限公司)

  中民光扶(宁夏)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保林介绍,他们正在用6亿元的资金规模“借船出海”做扶贫,一方面是通过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另一方面是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支持当代滩羊产业的壮大。目前,中民融盐扶贫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已开展800多笔担保业务,贷款总金额达8000余万元。我们设立担保公司的初衷,就是要以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让普惠金融惠及到这些农户,解决他们发展壮大的资金之忧。”

  中民投还倡导扶贫先“扶智”,“扶智”以党建引领。在盐池县高沙窝镇南梁村,由中民新能援建的一座占地近200平米的白色建筑,成为整个村子的中心。这里是隶属高沙窝镇党委的“中民新能盐池县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是党建培训和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的教室,也是村里老少日常最常去的活动场所。

  党建指导员杨生文表示:“在这里建立党建培训中心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引领村民们转变观念,首先在思想和知识上进行扶贫。有了党支部,有了大学生村官,有了成系统的党建教育培训,再通过提升农民的劳动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自成立以来,培训中心已经培训了550人。公司的目标是第一年累计培训一万人,到第三年累计培训三万人。按照这个速度,应该在几年之内就惠及高沙窝镇和邻近村镇的全部村民。杨生文说,村民只要有就业,一般来说1-2年就能脱贫。而带着对改善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成为中民新能光伏项目产业工人的愿望,目前村民参与热情很高,有许多在外打工的人也回来参加,几十人的培训班经常能吸引到上百人参加。

  “光伏+就业”也是中民投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向,中民新能常务副总裁王健介绍,盐池项目将来至少能够提供光伏板清洁、饲草养殖和绿化养护三种就业岗位。而农民在党建培训中心学到的技能,无一例外地都可以在这里派上用场。

  系统化助力宁夏盐池多方共赢有效脱贫

  王钦敏主席对中民投的创新扶贫尝试表示赞赏,他说,中民投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儿,不仅通过经济手段,切实改善了农民的就业和生活条件,而且通过基层党建,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这样的做法值得鼓励和推广,希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民投打造的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计划总投资156亿元人民币。事实上,中民投这一宁夏国家级光伏综合示范区,绝不仅仅是光伏电站本身,而是崭新的“光伏+”模式,通过系统化的扶贫措施,实现了一举多得的连带效应,发挥规模化优势,实现系统性扶贫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居民、社会和企业多方共赢。

  在进行产业扶贫的同时,中民投还通过“光伏+美丽乡村+自然环境改善”构筑精准扶贫生态模式,最终通过多项措施循环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的目的,力争帮助宁夏盐池县2018年实现提前脱贫。

  盐池县当地长期以来面临土地沙化和居民居住条件困难的问题,中民投将共投入1.38亿元,完成高沙窝镇五个村共计868户的“光伏+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建设项目将实现住宅、牲圈、院落统一规划,水、电、暖、光伏板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较以前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中民投宁夏盐池县惠安堡惠苑存屋顶扶贫电站)

  68岁的郭秀珍夫妇是盐池县高沙窝镇南梁村村民,去年8月,他们推倒了三代人居住将近50年的土坯房,住进了位于老屋旁边的128平米的新房,加上前院后面的面积整整1亩地。

  郭秀珍激动地告诉记者,这座新房子配备了地暖、冲水马桶,屋顶可以光伏发电,不仅满足自家用电省了电费支出,还给家里带来额外的收入,每年可以有2800元的发电收益。

  在中民投盐池光伏示范区,一片片的光伏板下长出了绿油油的青草。以往日照强烈的盐池,饲草很难存活,如今上面有了光伏板,地面蒸腾效应大大减弱,青草也越长越茂盛。土地有了绿色,原本起风就扬沙的高沙窝镇,也有了美丽乡村的风貌。

  记者了解,中民新能去年已在盐池县完成1700户屋顶光伏扶贫项目,据测算,去除运营维护成本后,每年每户可连续20年获得每年2800元的发电收益。盐池县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后将覆盖74个贫困村8428户,有效解决当地“空壳村”问题,而正在建设的光伏工业观光旅游小镇,建成后将给当地带来新经济增长点。

  通过在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围绕着光伏产业频频发力,并通过金融支持等实施“造血”扶贫,中民投正在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精准扶贫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