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27日晚间宣布,与白山保险集团有限公司(白山保险)达成协议,拟通过中民投旗下海外投资平台中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民国际),以约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白山保险旗下思诺保险全部股权。28日,中民投总裁助理、中民国际CEO廖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双边交易基本完成,接下来将面临包括美国、英国等国在内监管机构的审批。
据悉,这是近年来中企收购海外保险企业金额较大的一笔。中民投于去年5月成立,资料显示,中民投注册资本500亿元,由59家民营企业发起,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而中民投此次收购的对象思诺保险,是一家设立于百慕大的全球性再保险公司(即给保险公司承保的公司),至今已经有70年历史,业务涵盖财产险、意外和健康险、航空和太空险等险种的再保险和保险业务,在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地拥有12个分支机构。
成立一年多,中民投已经数次在海外出手,包括将联合20余家民企投资印尼中民产业园;将与卢森堡国际通航集团联合进行全球公务机产业链收购;建立伦敦、新加坡和香港办公室等。此次出手收购思诺保险,廖锋形容是“强强联合”,一方面思诺保险非常希望能够进入亚洲和中国市场,但一直没找到好的合作伙伴,而中民投也寻找机会接触世界一流保险企业,双方一拍即合。
2015年几乎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保险类企业最活跃的年份:安邦保险今年先后收购韩国东洋生命保险公司、荷兰Vivat保险及其母公司REAAL N.V保险集团;复星集团则在今年以来,相继收购美国Meadowbrook、Ironshore和以色列Phoenix凤凰保险。近些年,投资海外金融保险平台,已成为中国各投资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
至于中民投为何也选择收购海外保险公司,廖锋表示,中国保险市场还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领域,国际保险巨头有很多优势值得中企学习,中企跟国际优秀保险公司合作的空间也非常大。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保险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好发展前景和空间的行业。而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走出去,中企海外收购、兼并、拓展业务以及在国外的生产建设等等,都需要保险公司的支持,因此中民投十分看好这块市场,除了金融和投资上的收益,收购思诺在社会上的效益也非常划算。
针对福布斯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年轻富豪“要钱不要命”,选择买人寿保险的人数占比例很少。廖锋表示,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随着经济融入全球化越来越深,个人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民众逐渐将依靠保险公司这样的专业机构来帮忙分担风险。目前中国人对于保险的理念还处于“爬坡期”,等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会转变对保险的理念,到时候中国的保险市场也迎来发展高峰。
而对于未来盈利预期,廖锋认为,思诺保险在全球的布局很完善,今后期望在中国或亚洲开展业务,因此预计“投资会有很好的回报”。
但不可否认,中企在出海收购保险企业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早前,安邦保险收购韩国东洋生命,就曾遭到韩国方面反对。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称,东洋生命被安邦保险收购,标志着韩国金融市场对中国本土金融大鳄打开大门,不少韩国金融界人士认为,中国金融资本对韩国的攻势或刚刚开始。而对于韩国人的这种心理,本身是韩国人的中民投董事局执行副主席李银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民投收购的模式不同,思诺保险是再保险公司,是针对保险公司投保的保险公司,和客户不直接发生关系,因此预计不会遭到比较大的阻力。
据悉,协议签署后,此次交易还需获得包括美国、英国等国家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并满足其他惯例交割条件后方能最终完成。此前,中企海外收购,多次止步于国外监管机构的审批。中民投收购思诺保险是否会遇到类似麻烦?对此,廖锋表示,这些监管流程必须要走,相信应该不会碰到太大障碍,但是对于可预见的困难“心里也有一些准备”。
但廖锋也认为,以前都是别人投资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企投资地产、金融机构。不光是中民投,包括其他的中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遇到阻力是正常的。中国融入世界是一个大趋势,中间就算有一些小波折也是正常的,世界了解中国也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大家相互适应的过程,但随着世界越来越多了解中国,中企海外收购的阻力会越来越小,中国也会像其他国家一样更好融入全世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