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4

中民投:开创民资发展新路径

人民日报

由全国工商联发起成立,由59家全民营资本组成。

成立仅仅一年多,公司总资产就从300多亿元增加到近1000亿元,速度之快令市场瞩目。

在国内资本市场出手不凡,布局遍及新能源、现代物业、金融地产、住宅产业化、通用航空等板块。

在海外发展也颇为迅猛,与英国第一太平戴维斯合作成立基金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中民国际控股公司布局东盟十国、收购美国再保险公司思诺国际保险集团100%股权。

坐拥全球顶级智库,除了前欧盟主席普罗迪、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泰国正大集团主席谢国民等10余位全球顶级专家之外,2015年还邀请印尼工商会主席苏罗约与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两位外脑加入其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这家动作频频的公司,就是中国民生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民投)。作为国内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中民投,从2014年8月在上海揭牌起就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中民投在开创国内民营资本发展新模式上,收获了很多经验。“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中国民营资本的代表,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公司,我们希望能发挥金融智慧和产业实力,通过模式创新,一边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一边引领中国民营资本抱团出海。”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说。

创新资本运作模式——集聚民营资本能量,带动投资有序发展

“现在民间资本很多,而且大量的民间资本呈无序流动、不规范流动。你看,周边为什么那么多非法集资,就因为资本流动是无序的、不规范的。现在,很多民间资本闲置资金不知道往哪里投,这是个问题。”李怀珍说,“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模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中民投成立一年多以来的运作,就是在创新资本运作模式。”

中民投实现了由单个资本向规模资本的转变。中民投注册资本为500亿元,59家参股企业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分别包括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泛海控股、东岳集团、宗申动力、阳光城、星网锐捷、红豆股份、苏宁云商等,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超过万亿元。

李怀珍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投融资模式都在发生变化。相比于各自投资,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创建一个投资平台,聚合力更强,专业性更强,更有规模效应,也更容易实现跨界经营,这对转型升级是一个促进。”

同时,中民投正逐步实现由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向。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平均回报率来看,金融资本的回报更高,专业程度也更高。进一步看,金融资本还可以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产业乃至行业的升级转型。因此,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民投59家参股股东均为所在行业的优秀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信息科技、资产管理、新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挑战下,都面临着外部战略投资和内部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单个民营企业无论是面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还是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都无法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转型。而中民投通过产融结合的模式,解决了从分散到规模投资的战略需求,又能够瞄准国家重点布局的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规模升级。通过中民投,不少企业正在升级管理,开始运用更为复杂的金融工具,从而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这样的民营资本聚合模式一经产生,就表现出非常强劲的生命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民投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创新产业运作模式——增加新供给,参与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产业升级方面,我们努力通过中民投这个平台,从增加新供给入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释放新需求。我理解,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李怀珍说。

在新能源上,2015年,投资150亿元的中民投宁夏(盐池)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建设2000兆瓦光伏发电,占地约6万亩,将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项目。“我们可以在规模化投入、批量化处理、专业化管理之下升级换代,加速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通过新能源的供给,还能减少排放,减少雾霾。”李怀珍说。

与此同时,宁夏新能源项目还体现了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在建设新能源基地过程中,中民投也不忘为宁夏扶贫攻坚贡献力量,投入资金为70户老百姓盖新房,为1700户农民房顶加装太阳能板,让老百姓使用太阳能发电,并且每年能获得一定的发电收益,还投资1000万元进行农牧业综合开发,实现了新能源+扶贫、新能源+美丽乡村、新能源+农牧业综合开发的有效模式。

在建筑工业化上,中民投旗下的中民筑友正致力于加速国内建筑业升级。从构件预制化生产到现场安装,像在生产流水线上造房子,操作工人的数量减少了七成,一套室内精装修的“小洋楼”可能只要15天左右就可完成,这就是建筑工业化。目前,中民筑友在建筑工业化方面申请的专利数量就超过了420项,2015年在研发上的直接成本将近一亿元,意向合同已超过100亿元,未来引导千亿级的住宅与商业办公升级换代市场。

“虽然行业还在培育期,但未来越来越少的人愿当建筑工人,那时机器设备和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就凸显了。”李怀珍表示。“每建造一个工业化生产基地要投入3—5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在2016年底,实现全国8—10个城市的工厂布局,争取尽快做到全国产能第一。”

在现代物业上,中民投旗下的中民物业瞄准中国几亿小区居民,致力于做好传统物业升级。

“现在不少小区的关系都颠倒了,物业很强势,业主没有主人的感觉。”李怀珍感慨地说。

“盖房子、卖房子只是卖一个躯壳,真正的增值在于后期的服务。”中民投董事、百步亭公司董事长茅永红认为。“联系万家的物业服务,才是打开居民消费、实现物流最后一公里以及养老与医疗服务的核心业务。”

“中民物业通过提升物业水平,还给业主应有的地位,做好线上和线下对接,为业主提供O2O现代物业服务。这就是传统物业的转型升级。”李怀珍说。

到2015年年底,中民物业的管理面积将达1亿平方米。收购了上海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明华物业后,预计明年中民物业的管理面积将达到3亿平方米,跻身国内前三名。

创新“走出去”模式——民企抱团出海,输出国内优质产能与当地实现共赢

作为中国民营资本的代表,中民投致力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而在走出去上,中民投探索出的共赢模式很值得借鉴。

首先,与国内资本抱团走出去实现共赢。“企业各自出去投资的话,就像一艘小帆船一样,自身的资源有限,到国外遇到的困难很多。但如果抱团用中民投这一个平台出海,就像一艘万吨巨轮出海,影响力更强,抗风险能力也更强。”李怀珍说。

目前,中民投正协同多家国内领先民营企业抱团出海,推动在印尼的产业园项目落地。项目预计总投资达50亿美元。

其次,整合国内优质产能走出去与当地合作共赢。在李怀珍看来,国内优质产能走出去是一个好路子。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印尼的钢铁年需求量是3000万吨,而其国内产量只有700万吨,计划中的中民印尼产业园联合国内钢铁民企建的一个单体项目,建成后就有数百万吨产能,这正好利用了中国产能的优势。

中民印尼产业园目前主要聚焦基础建设、能源建设、高端制造等领域,将为当地创造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并为当地的供电、通讯和基础建设行业发展提供帮助,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不仅如此,产业园的高管人员和技术人员都会本着属地化原则选聘,为此,中民投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印尼设立了一亿元的“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金。这在当地也引起了良好反响。

再次,通过国内资本带动国际资本实现共赢。中民投搭建的新加坡中民国际控股公司,就是一个投资平台,可以为欧美产业服务,也可以为印尼的产业园做支撑,为出海的民营提供国际融资支持,确保企业海外发展无忧。

最后,与当地企业伙伴联合实现共赢。在李怀珍看来,到国外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对当地情况不了解,或者没有投资的经验。“不管在哪个国家投资,一定要在当地找一个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风险。”李怀珍说。

经济新常态下,中民投在模式创新上的成功实践,为国内民营资本提供了许多发展经验。效仿中民投,各地“民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4年“厦民投”“贵民投”成立,2015年,“浙民投”创立,由江苏省内大中型民营企业联合设立的“苏民投”也正在筹备中。

“他们的成立,是中民投模式的扩大,会聚集更多资本,我们有好的项目也可以请他们参与。虽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李怀珍信心满满地说,“未来,我们会探索更多模式创新,用金融的思想做产业,围绕产业布局来做金融。我相信,只要激发庞大的民营资本活力,一定能使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大的内生动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2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