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中民投产融结合模式两年成绩单:500亿到2000亿

大公网

 大公财经6月29日综合报道,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中民投从2014年8月21日在上海正式揭牌,资产规模从500亿成长到今天2000亿,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这家在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的民营投资集团,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实现高速成长的秘诀何在?

 在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中民投总裁李怀珍对大公财经表示,中民投实践的是“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和金融的协同发展,打造强大的产融平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在产业方面,中民投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资金实力,优选重点目标行业实施战略整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的商业模式。而在金融方面,我们将打造一个以保险、证券、租赁、资产管理等为主的、高度市场化的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持股与控股,实施金控集团的战略管控模式。”李怀珍如是说。

 所谓“产融结合”,指的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业界普遍认为,“产融结合”是企业创造协同、提高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是企业提升自身价值的管理手段,起到企业投资模式创新的作用。

 而“产融结合”亦是中民投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的战略方向。中民投创造性地提出用金融的思想做产业,围绕产业布局来做金融,把产业与新兴金融、传统金融业务进行结合,这也成就了今日资产规模近2000亿的中民投全球化大型产融集团的地位。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下,民营经济寻求发展的道路需要更多创新模式的指引。因此,中民投在“产融结合”方面的实践与突破就更为引人瞩目。

 用金融的思想做产业:领跑光伏新能源

 成立近两年的中民投,目前布局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光伏新能源、大健康、通用航空、建筑工业化;金融业务布局则主要包括,保险、基金、证券、资产管理、融资租赁。

 在中民投诸多产业布局中,光伏新能源是其介入较早的行业之一。中民投旗下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中民新能)建设的宁夏(盐池)新能源2000兆瓦综合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体光伏电站。

 中民新能常务副总裁王健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光伏作为“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产业之一,有高达约15%的年增长速度,前景广阔;但同时光伏产业以小规模民营企业为主,融资的成本非常高。“80%以上的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在9%到12%,有些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高达15%。”项目分散、单个企业装机规模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科技实力不强、商业模式落后是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普遍存在的弊端。

 而中民投站在产业整合的高度,发挥自身资本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使用高科技设备、规模化集群发展、通过高效的发展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并开创“光伏+”模式实施精准扶贫,实现了社会和企业共赢。据王健介绍,背靠中民投的中民新能2015年的资金成本可以跟大型的国有企业相媲美,同年的增速位居全行业第一。

 “对于光伏新能源产业而言,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密切联系金融市场,善于利用金融服务,这样才能实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不断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王健说。

 中民新能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备受资本市场推崇,也引来华尔街投资机构和国际投行们的目光。Capital Link合伙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布雷特·麦克格内加尔(Brett McGonegal)表示,新能源市场更期待规模化的企业出现,在过去他们一直在关注新能源行业,但是因为大多数企业规模过小,不具备投资价值。“中民新能通过规模化的投入、批量化的建设、专业化的团队运作,已快速奠定了中国新能源民营企业中的领先地位,具有持续、稳健、收益可观的投资价值。”

 围绕产业布局做金融:构建通航新格局

 而由中民投和韩国韩亚银行共同出资设立中民租赁,自诞生就携带着优良的金融业基因:一方面依托中民投的强大资金实力和金融资源,另一方面背靠韩国韩亚金融集团全球24个国家的经营网络。

 中民租赁董事长王蓉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对媒体表示:“租赁产业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连接的最好的桥梁和纽带。而中民租赁的使命就是做中民投产融结合的‘推进器’。”

 据王蓉介绍,2007年以来,中国租赁业经历了发展最快速的十年。目前中国的租赁公司超过五千家,租赁余额超四万亿。然而在行业爆发式的增长的背后,却存在渗透率相对较低,缺乏产业聚焦等问题。

 “中民租赁跟其他的租赁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是碰到什么业务就做什么业务,碰到什么客户就做什么客户。”王蓉说,“我们强力聚焦在四个行业:航空、航运、新能源和大健康,并通过在这四个行业里的深耕细作,来实现在整个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既要能控制住风险,同时还要能获取相对较高收益的目标。”

 正是因为这样聚焦的业务定位,在中国2015年新成立的租赁公司里,中民租赁的利润位居行业第一,规模位居行业第二。同时,中民租赁正通过强大的产融结合平台改写着通航产业的格局。

 今年5月,中民租赁发布了雄心勃勃的“5-300”计划,希望通过5年的时间投资建设100个正规的通航机场,投资引进100架配备专业设备的直升机,投资扶持100家具备承接空中紧急医疗救援任务能力的医院。“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去弥补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短板,让我们的飞机能够飞得起来,还要能够落得下去。”王蓉说。

 今年6月,中民租赁批量采购法国空客100架直升机中的首架交付,这也是空客直升机轻型单发产品系列最大的一次采购框架协议。所采购的直升机计划以经营租赁的方式投放至中国通航市场,主要用于紧急医疗救援。

 空客直升机总裁吉约姆-富里(Guillaume Faury)表示,中民投在中国通航领域的投资是非常明智的决策。他说,目前空客直升机正在中国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希望与中民投共同开拓直升机应用的新兴市场。

 在深耕细分行业的同时,王蓉指出中民租赁还会寻找优秀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并购,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在短期内能够实现一个快速的发展。“而且这个并购并不局限在国内,其实我们在全球我相信在这方面都会有很多的机会。”王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