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8

【治国理政新实践上海篇】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 “长者照护之家”模式为何受欢迎?

上观新闻 

        嵌入小区内部、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长者照护之家”,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欢迎。

        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年前就率先提出了“9073”模式,即“90%家庭自我照顾、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格局。其中,嵌入小区内部、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长者照护之家”,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欢迎。

 

        10月28日,位于黄浦区小东门街道的小东门长者照护之家里,歌声、戏曲声阵阵,街道周围几个社区的老年人围坐在一楼的大厅,观看长者照护之家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

        自今年5月启用以来,小东门长者照护之家已为辖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超过500人次。小东门街道老龄化程度高、65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万人。而且独居老人多,养老服务存在缺口。带着这个需求,街道在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上与驻区企业中民投达成"双向认领":由小东门街道补贴房租和公用事业费,委托中民养老进行专业化运作,建立长者照护之家,提供短期照护、日间康复、上门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目前,小东门长者照护之家服务辐射半径为2.5公里,覆盖整个小东门街道。

        除了为老人们提供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这里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护治疗。84岁的陈阿婆是一位独居老人,今年5月不慎摔伤左腿接受手术,出院后家中无人照顾,经街道联系,住进了小东门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康复了2个多月,助步器不用了,已经可以走路了。” 陈阿婆说。

        “中民养老可以在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做服务升级。中民物业一大特色就是做社区养老和社区的消费升级,以社区为阵地做整个养老服务。优势在于离老人最近,所管理的社区知道谁家老人病了,谁家老人多大年纪,谁家老人有什么需求等。” 中民养老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梦冰告诉记者,匹配社区养老店,不用离开老人熟悉的环境,就在家门口,子女可以早上上班把老人送来,下班再接回去。目前,街道和中民投的第二个合作项目——占地3000平米、拥有50张床位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在筹建,预计明年年中投入使用。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25年,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申城户籍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总量将增加277万人,年均增加18.5万人。而2025年至2050年,申城高龄人口将进入急剧增长阶段。“养老产业光靠政府来做肯定不够,需要市场的广泛参与。”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会长左学金表示,未来老年人收入多元化将推动需求的多元化,高收入、中收入与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需求不同,政府要制定更精细化的政策,同时也应适当放宽规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王梦冰认为,养老产业链有很多形态、方式和模式。作为中民投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居家养老产业总部,中民养老以城市为基点,打造一个由社区养老服务店、街道养老服务站、城市特色养老服务中心所构成的完善的三公里地面养老服务网络。

        此外,中民未来母公司中国民生投资集团已于日前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发起成立爱心护老专项基金,依托其所管理的全国范围内近6亿平方米的广阔社区资源,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合作,将慈善基金、公益捐款与社区养老、社区服务、社区金融结合在一起。据悉,爱心护老专项基金将主要用于扶持双方未来合作的社区护老合作项目以及其他爱心护老专项活动。专项基金成立后,中民投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将联合成立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并共同派遣员工担任基金管理岗位。双方将通过定期沟通、相互协商、共同管理,确保专项基金的良性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