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9

寻路中国乡村振兴

FT中文网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际影响提升的另一面,是日益显得刺眼的城乡差距。农村成年劳动力的大量离开,农村人口的老弱化和留守儿童的艰难处境,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等“乡村病”,不断刺痛公众的神经,并引发忧虑。中国执政党已经将乡村振兴确立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

  9月26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9月27日,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乡村振兴发展论坛上,中国民生投资集团(简称“中民投”)宣布,中民乡邻控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将服务农村,聚焦民生,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中民投与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和中原银行共同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预计基金规模将达100亿元。

  如何让农民更容易地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农村。正如中原银行行长王炯在论坛上所说的,因为农村生产经营的模式比较单一、农民收入不太稳定、缺乏征信体系等原因,很长时间里银行不愿介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三农”的领域,同时这些原因也导致农村非法集资盛行,很多农民的血汗钱被“割了韭菜”,陷入更严重的“贫困陷阱”。

  为应对此类问题,中民投表示,将打造“线上农户财富增长数字化工程+线下中民乡邻文化广场”的创新型乡村振兴解决方案。中民投总裁吕本献表示,将在乡镇行政单位所在地或中心村投资建设乡邻文化广场,打造“1+N”式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以资本下乡为引领,文化下乡为入口,教育下乡为根本,打造电商下乡的驿站,科技下乡的渠道。据介绍,该平台将动态采集文化广场周围5公里的生产资料数据,对劳动力、土地、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进行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源,实现资源资产化,提高资产的效益。

  近年来有不少中国民营企业投入乡村地区开发,中民投将如何看待其计划响应政府政策的一面与商业考虑的一面?在就这个问题回答FT中文网的提问时,中民投副总裁王团维表示,中民投的战略将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将聚焦民生领域。他强调,中民投设计的这一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尽管是在做扶贫的事情,但是在用商业和市场的力量做,也有营业收入等方面的经济指标,尽管不会太追求会计利润,但要追求创造价值,是一种商业化的思路。

  尽管农村发展存在资金缺口,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此前有不少民营企业搞的经济扶农与普惠金融项目以失败告终。针对这个问题,王团维表示,其实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农民还是很看重信用的,只是主要由于农户过于分散,才导致很多设想的商业模式无法实现,当前非常好的是物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方便,中民投将利用科技和金融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把农户作为小微企业来看待,努力发现他们的痛点,帮助他们“去假冒伪劣”、“去中间商”、“去高利贷”,在此过程中将更好地发掘农业产业链中的投资机会。

  同时,在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方面,论坛参加者也强调解决农地产权归属问题、发展城市化城镇化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等制度性问题的重要性。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强调,应该重视市场机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理性看待经济规律导致的务农人口的减少和一些村庄的消失,不应把太大希望寄托在通过发展旅游业等非农产业来振兴农村方面,而应主要通过推进城市化来适应城乡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