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8

中民投:秉持初心聚力民生 因势而变探路转型

经济观察网

四年多以前,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齐聚59家中国大型民营企业的投资,带着“中字头”的头衔呱呱坠地。四年多来,中民投以“聚合资本能量、释放机制活力、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聚合资源、深耕产业、引领方向。
 
截至2017年底,中民投的资产总规模已达3061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80多亿元。中民投不仅在保险、融资租赁、资管、投行等金融和类金融业务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更在新能源、装配式建筑、居家养老、医疗大健康、通用航空、金融地产等产业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布局基础,并在一些细分领域跻身全国领先地位。
 
作为高度创新、先行先试的大型民营投资集团,中民投面临的是“无模式”可借鉴的一条新路,同时又担负着引领和示范民营企业发展的重任。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丽塔·麦克格兰斯在《瞬时竞争力》里曾指出,充满瞬时竞争的快经济时代已然到来,企业要想在多变的环境中制胜,就必须具备瞬时竞争力。持续创新,持续重组,这是保持瞬时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成立四周年之际,中民投于今年8月提出加快推动战略转型: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稳定发展转变;从传统业态、传统商业模式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转变;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管理转变;从重资本投入向重解决方案转变。“我们在经营发展的同时,需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谋定而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使之与国家战略、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相匹配”,中民投总裁吕本献说道。
 
具体到战略目标上,中民投将继续坚持“引领民营资本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初心,并将战略实施落地在“聚焦民生领域,整合城乡资源、打造产融一体化的投资集团”上,真正实现“民投姓民、民生为民、以民为本”。
 
中民投将战略聚焦两大方面:一是投资别人的商业模式。以保险和资管资金为依托,以PE股权、财务投资为抓手,布局商业模式创新的新兴产业创业企业。二是立足目前的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培育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打造城市社区服务共享平台和乡村振兴服务共享平台。
 
 
不畏周期,投资新经济
 
从创立之初开始,中民投就始终坚持“负责任投资“的理念,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这家“中字头”民企时时不忘将“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
 
经济是复杂的,周期是在不断变化的。理想的投资机会,永远存在于未来和创新之中。紧盯科技领域的变化,判断其对其他行业的影响,这是中民投投资的出发点。不畏周期,投资物联时代新经济主体,是中民投的投资选择标准。
 
在科技方面,中民投旗下中民投资本投资了专注于毫米波雷达芯片开发的矽杰微电子、专注语音技术的思必驰等;在教育方面,投资了沪江教育和知识付费平台蜻蜓FM等;在文化消费方面,投资了联合办公企业氪空间、电梯媒体分众传媒等;在医疗卫生方面,中民投在布局血透析、社区医疗等细分领域。
 
通过在科技、教育、文化消费、医疗卫生这些弱周期或逆周期行业领域的投资,中民投正努力尝试着打造一个把这些领域串联起来的物联时代。
 
在传统金融产业领域,中民投也始终保持着茁壮的生长动力——美国时间2018年11月9日,中民投旗下的全球保险集团思诺保险在纳斯达克举办正式上市仪式。这是自2016年中民投收购思诺保险以来,在支持其业务拓展后的又一重大进展。
 
深耕城市社区,构建理想生活方式
 
在中民投旗下,有一家以“未来”为名的被投公司——中民未来。作为中国领先的社区增值服务提供商和资源整合者,中民未来始终致力于提供以物业为入口,以社区为阵地的私人管家服务模式,培育独特的社区增值服务大生态圈和大平台,积极推进社区消费的供给侧改革,实现社区服务生态的升级。
 
从成立至今,中民未来先后收购了上海明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锐翔上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科瑞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全国百强物业企业,并以此切入到物业管理行业,进而开启以社区增值服务拓展为抓手,探索提升都市居民生活体验的“未来”之路。
 
目前,中民未来旗下企业所管理的物业,已经覆盖了全国范围155个城市,涵盖5类业态,分别为住宅社区、公共场馆、商业场所、园区场地和办公楼宇,共计服务项目超过4000个,在全国位居前列。
 
除了做好基础的物业服务之外,中民未来还持续探索如何在物业场景中满足业主更为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带来更为理想的生活感受和方式。
 
在深圳,中民未来通过旗下的中民社区,携手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开拓了一条解决外来建设者及其子女需求的可行之道—— “四点半课堂”。
 
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全市的外来建设者及其子女的人口数量,占到整个城市居住人口的80%以上。在了解到深圳当地外来建设者子女存在的教育需求后,中民社区第一时间与星河街党群服务中心取得联系,依托政府支持,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最终促成了社区“四点半课堂”的落地实行。
 
在“四点半课堂”,中民社区聘请邻近高校的学生志愿者和社区退休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专业而亲切的作业和课外能力辅导。不仅为当地的外来建设者们解决了子女放学后的看护问题,同时也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课外学习和成长的空间。经过在深圳的成功试验后,目前“四点半课堂”也已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落地。
 
“中民社区大集”则是中民未来2018年度重点打造的另一个常态化社区交流活动平台,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汕头等地陆续开展。社区大集旨在搭建一个平台,在去商业化地组织社区的同时,又能吸引社区居民走出家门享受文化生活,成为居民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社区共享客厅”的建设,是中民未来在社区场景内的另一个尝试,共享客厅以融合养老、金融、社交、生活、物业、健康等服务为目标,致力于成为社区居民交流和获取外部优质服务资源的平台。目前,已经有5家中民未来“共享客厅”在北京、上海、深圳社区内落地运营,并有近40个项目还在推进中。
 
从“四点半课堂”,到“中民社区大集”,再到“社区共享客厅”,在全球的城市研究者都对城市社区缺乏活力,死气沉沉,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离和漠视而忧心忡忡之时,中民未来的这一系列努力,一方面促使物业服务焕发出新的价值,同时也将培育出更有“温度”的社区生活。中民投在社区内不断探索,构建起更优质的社区服务大平台,让理想社区生活的梦想照进现实。
 
布局绿色产业,践行企业责任
 
对于任何一家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而言,绿色发展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投身绿色产业,为民生创造福祉也是践行企业责任的最好方式。中民投旗下中民筑友聚焦装配式建筑产业,积极通过科技创新,用智能制造的方式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践绿色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中将墙体、梁柱等建筑“配件”先行生产好,并在建筑现场装配的一种建筑模式。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这种工业化的建筑方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减少90%建筑垃圾,节约80%施工用水、节省70%周转材料、减少50%项目现场人工和40%施工周期,彻底解决开裂、起鼓、渗水等建筑质量通病……
 
胡工是中民筑友长沙科技园PC智能工厂的一名墙板线工位长,从事装配式建筑工作已经有三年多,每天在流水线上繁忙的他,对于“中国制造2025”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用智能制造的方式来生产毫米级精度的建筑产品,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海外,造福世界上更多的人,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就是为‘中国制造2025’奋斗,我感到很骄傲。”
 
胡工所在的中民筑友长沙科技园,拥有集前沿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和高效流水线于一体的PC智能制造工厂,实现建筑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在里面工作的产业工人也不需要像传统建筑工人扎钢筋、爬脚手架,更多地则是需要学习相应的设备操作技术。
 
建筑工业化的意义还不止于建筑领域本身,在传统建筑方式下,农民工个人保障不足,缺乏归属感,而在建筑工业化企业中,他们则可以通过接受技术培训,转型成为产业工人甚至是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民筑友也是助力城乡一体化的一支生力军。
 
成立三年多来,中民筑友已经实现了在全国22个省、42个城市布局绿色建筑科技园,在当地推广装配式建筑科技,落地装配式建筑项目,仅2017年就为全国50多个项目提供建设服务。除了国内市场,中民筑友还成功进入海外市场,2017年,中民筑友先后签约蒙古、南非等国家项目,以技术输出的形式在当地进行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
 
中民筑友作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研究和运营的企业,也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工作,联动政府、高校打造顶尖科技研发平台。中民筑友根据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特点和需求,打造的一种创新建造模式——EMPC模式,融合了设计、智造、集采、物流、总装及管理和控制等要素,以总体最优目标服务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让建筑实现更高品质、更短工期和更低成本,目前,该模式已推广到全国各省,32个项目在建,累计项目施工面积超500万㎡。
 
中民新能,则在另一个领域为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青海省玛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43%在这里汇集而成,是我国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一年供暖期长达11个月,大量的碳排放物,对黄河源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中民新能给出了答案。
 
2018年初,由中民新能投资建设的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清洁能源供暖项目正式投运,在青海省率先实现县域清洁能源供暖全覆盖,可满足玛多县城近5000人的取暖需求。
 
这个被当地人称为“煤改电”的项目,由玛多县政府、国家电网、中民新能共同培育建设,中民新能旗下企业负责投资施工,总供暖面积25万平方米。
 
运营后,供暖片区的百姓也感受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福利。藏族同胞阿角、才周夫妇对中民新能项目人员说,“电锅炉比煤锅炉好多了。毕竟煤锅炉灰尘大,现在没有了,从环保角度来说就太好了!电锅炉整体温度也很好,没有停暖什么的。”
 
接下来,中民新能计划在玛多县4个移民集中安置区,将开展800户家用分布式屋顶光伏扶贫项目,惠及玛多县百姓。电锅炉投用后,每年可替代标准煤20712吨,可减少碳粉尘排放14084吨、二氧化碳排放51635吨、二氧化硫排放1554吨、氮氧化物排放715吨。
 
助力乡村,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1.线上线下解决方案,培育乡村“造血”能力
 
2018年1月2日,聚焦“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如约而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提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中民投看来,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主要由乡村地区的发展拉动,中国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正是投资机会所在,潜在增长空间大。但与此同时,对于广阔的中国乡村而言,过往那种一时一地的“输血”方式,无疑是杯水车薪。如何践行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中民投特色的乡村振兴方案,正是中民投一直以来所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2017年以来,中民投高管团队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看到的机会是,在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农村是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而乡镇是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2018年9月27日,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乡村振兴发展论坛上,中民投宣布成立中民乡邻控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服务农村,聚焦民生,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中民投与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和中原银行共同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预计基金规模将达100亿元。
 
在上述框架下,中民投提出了“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中民投将联合多家合作伙伴,打造“线上农户财富增长数字化工程+线下中民乡邻文化广场”的创新型乡村振兴解决方案,依托金融科技力量服务三农,帮助农民实现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
 
“通过上百次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是乡镇,中民投将在乡镇行政单位所在地或中心村投资建设乡邻文化广场,打造‘1+N’式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以资本下乡为引领,文化下乡为入口,教育下乡为根本,打造电商下乡的驿站,科技下乡的渠道。”中民投总裁吕本献说。
 
乡邻文化广场,可以视为信息化时代联通城乡、催生乡镇活力的线下节点,而在“云端”,中民投“乡邻云”将动态采集乡邻文化广场周围5公里内的生产资料数据,对劳动力、土地、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进行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源,实现资源资产化,提高资产的效益。通过线下服务线上,线上支持线下,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打造可持续的新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以上述构建为基础,中民投将联合来自多个产业领域的优秀合作伙伴,打造“线上农户财富增长数字化工程+线下中民乡邻文化广场”的创新型乡村振兴解决方案,依托金融科技的力量来服务三农,进而帮助农民实现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今年9月16日,首批两座中民乡邻广场已经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杨庄乡、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开工建设。
 
在中民投副总裁王团维看来,这一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尽管是在做扶贫的事情,但是在用商业和市场的力量做,也有营业收入等方面的经济指标,尽管不会太追求会计利润,但要追求创造价值,是一种商业化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局乡村之前,中民投通过旗下中民未来,围绕社区居民推进城市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这也为中民投打通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目标埋下了伏笔。通过打造两个平台,在城市服务5000万居民,在农村服务1亿农民。
 
2.产业扶贫,培植乡村脱贫土壤
 
对于中民投而言,培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并非刚刚开始,中民投成立不久,就以“光伏+”的模式参与到国家精准扶贫行动中,这一产业扶贫模式不仅帮助贫困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发展,也为中民投如今的战略转型提供了经验。
 
2018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国家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两年多来,全国已有15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实质性步伐,宁夏盐池县正是其中之一。
 
今年9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部门正式批复盐池县请示,同意盐池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盐池县正式脱贫“摘帽”,成为全区9个国家贫困县区中首个脱贫退出的县区。中民投所探索出的“光伏扶贫”模式,成为盐池县脱贫路上的重要推动力。
 
早在2014 年8月,中民投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支持宁夏经济与社会发展;次年4月,中民投宁夏(盐池)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动工,项目首期380 兆瓦光伏电站于一年多后成功并网发电。这个超大单体光伏电站,建成后不仅仅成为中民投新能源产业的典范,更是极大地推进了当地精准扶贫工作,促进了当地民生工作的改善。
 
在宁夏盐池县建设单体光伏电站进程中,中民投还为盐池县74个贫困村建设村级扶贫电站,以成体系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在当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成立数亿元的滩羊产业基金,打造滩羊品牌,形成养殖、屠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带动550户、1300余人参与养殖,3000名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农户通过以羊入股分红和产业工人工资获得双份收入。
 
仅中民投宁夏(盐池)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内,相关项目就提供了电站运维、数据采集、光伏板清洗、环保绿化养护、蔬菜种植、滩鸡养殖、安保清洁等提供近1000个临时或固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激发了土地的价值,项目周边的贫困户得到土地流转费1.27 亿元。
 
目前,中民新能在盐池县惠安堡惠苑新村等1700户屋顶开发建设5.3兆瓦光伏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未来20年里,每户居民每年可获得3000元的预期发电收益。而伴随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民投还在持续探索“光伏+村级扶贫电站”、“光伏+金融扶贫”、“光伏+美丽乡村”等多元化配套扶贫开发模式。
 
以“光伏+金融”扶贫为例,中民投向盐池县融盐扶贫担保有限公司注资2.5亿元,盐池县财政出资0.5亿元,成立中民融盐扶贫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推广惠民金融,其担保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养殖户尤其是贫困户扩大规模、提高效率。
 
盐池县脱贫“摘帽”背后的中民投故事,已载入2016年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典型案例白皮书,也编入2017年《中国扶贫开发年鉴》、《中国扶贫杂志》。中民投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做好扶贫项目;立足当地民情,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当地特色和群众特长,引导帮扶项目沿着正确方向开展;注重加强扶贫项目的后续管理等一系列经验,也成为培植乡村脱贫土壤的典范。
 
投资的意义,在于不断发现价值、启发价值,更在于将负责任的价值观融入到投资之中。过去的四年多时间里,在城市,在乡村,在高山,在戈壁,中民投都在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让越来越多的美好彼此相遇、碰撞、产生火花。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到来之际,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新一轮改革,进一步开放的决心。中民投将成为一支推动转型升级和产业成长的创新型投资力量,面向未来,不断憧憬、尝试、创新、突破,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实现民企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结合,公司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