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党国英: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城乡关系

  

  9月27日,首届乡村振兴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院发表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有人问我说乡村振兴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我思考,最关键的问题是城乡关系。我先举一个根本性的例子,我们至今在我看来都没有正确的城乡区划,就是什么叫乡什么叫城?这个国际学术机构有定义,好多国家也有定义,我们是根据政府的层级来定义的,比如县以下。统计部门统计人口的时候,它是算镇区,县城是属于城市的;讲农民收入的时候,又看户口。就是什么叫城、什么叫乡我们非常不严格。

  我们现在讲农民,农民和其他的人我们区分也不清楚,我在我们粮食的主产区,我估计河南也有这个情况,农民家里都没有农具,农民家里最基本的农具大家都知道有个锄头,河北的某一个地方90%的农户家里没有锄头,所谓的农民根本不下地,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地畔农民”。真正下地的是专业户,从种到收,但是我们把那些人认为是农民。我非常赞成刚才罗杰斯先生的观点,他讲的农业领域会兴旺,其实讲的是农业产业链,不是让你去包一些地种地,而是农业产业链的事情。

  我给大家举个直观的例子:习总书记对浙江的农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你要在全国领先,浙江的一位官员讲了一个事,我们一般说我们要学浙江,浙江一般不会说我们要学习别的省,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因为人家确实比较好。他说他要学习谁呢?他要学习荷兰,但他们讲学习荷兰的时候主要是学习荷兰的家庭农场制度,其实荷兰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城市化水平高,4万多平方公里大概有400多座城市,大体上平均来说一个城市向外辐射的半径不到10公里。因此就听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教授跟我讲,他认为河南的城市化率是100%,因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比方说10分钟的车程能进入一座城市。于是,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我给浙江的官员交流这个话,什么情况呢?就是离开城市的主干道路,当你要进入农庄的时候,那个农村的道路比我们中国的农村道路差得不知道哪里去,就是底盘低的轿车是不能通行的。但你千万不要认为荷兰的农业差,不然的话浙江人不会说他要学习荷兰的。他是农产品出口的世界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它为什么是那样一个农村道路?这个非常耐人寻味。这个事情本身就我们一会儿要说的人口布局有重大的影响。你把那个路修到每家的家门口,我说美国的农村道路我看的资料是300万公里,我们现在已经有400万公里,我们村庄硬化加起来有200万公里,也就是美国300万公里,我们是600万公里,我们可能还要规划修200万公里,我不是说不要修,我就说咱们就具体问题具体说。它那个道路是那样一个道路,根本没有铺装,普通的轿车是过不去的。如果他想我们这样修的话,从人口演化的自然趋势来讲,有些就不走,就在农村待着。如果我不修,很有可能除了专业农户在农村之外,其他人会走,走向哪里?走向城市。我们不说这个事情好坏,这个事情本身对人口布局有很大的影响。

  我谈一下我对城乡关系的总体认识,我认为,现在国家越发展农业的比重越低。我如果我们搞乡村振兴,你搞的农业比重增加了,首先这个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搞的比重增加了恐怕是一个问题。但是农业产业链的其他的环节比重下降得不明显,我们说农业比重下降,但是其他环节的比重下降不明显,这也是一个事实。但是话还没有说完,就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来讲,某一个小的区域农业产业链占的比重不仅不下降,而且还有可能增加。荷兰这个国家的周边有些国家的农业不行,荷兰的农业很强大,为什么呢?因为在欧盟体制内,荷兰的农业组织就把别的国家的一些农场主吸收到它的合作社里头,它的农业产业链覆盖的范围已经跨国了。别的国家的农业比重包括产业链的比重会有明显下降,但是荷兰的不一定下降。

  企业家关注的领域恰好是这个领域,不是地头上养牛,不是种菜。整个农业成长过程当中,我们讲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程当中贡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呢?是资本和技术的进步,不是土地。

  我们再具体说,我要支撑我的观点,要关注城市,要关注人口布局,我要把这个问题具体地做一个讨论。

  我是主张要合理划分农业区和城市的。我在这儿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奈良当时的人口量就不大,因为人为地去学长安,最开始搞了一个横平竖直的街区,这一种建设就很容易发生跟自然水系、跟风向的一个冲突,最后这样的城市就是维护成本特别高,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维护不了最后要搬家,留下的这个城市又发生了变化。类似的工作其实我们正在做,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在合并,在平地造新城,乡村振兴工作如果做不好的话,就容易出这样的问题。

  很多的政策研究者把习总书记的一个说法给忽视了,今年开“两会”的时候,习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和山东代表团讲话的时候,都讲到乡村振兴。其中在山东代表团讲乡村振兴的时候,他的话媒体上后来宣传得比较多,山东省本身就宣传得很厉害。但是在广东代表团的讲话确实宣传得不够,我借这个机会再来说一下,我觉得对我们河南省的意义比较大。长话短说,他讲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就是说未来中国农村会有三四亿人口,取三亿的话就是20%,因为未来中国人口高峰可能是15亿左右,他认为未来的农村人口比重是什么呢?就是20%或者多一点,这个事情我们就要考虑,首先从我的一些研究看我认为他讲得非常好。3亿人,你算一下河南,按照这个比例去套的话,做个参照系的话,我们为了乡村振兴,是让更多的农民回去还是往出走,全国是往出走,每年还是要出1500万,我们河南是往回走还是往出走?我觉得这个问题就特别重要,三亿人口当中我们还要分,总书记没有分,这三亿人口当中分什么呢?分农业人口和住在农村的非农业人口。全世界的情况看,住在农村的总人口要大大超过住在农村的农业人口,就美国的话大体上应该是差不多的一个说法,就是9:1。如果我们中国取3:1的话,未来农村人口3亿人,两亿是住在农村的非农业人口,1亿是什么呢?是农业人口。这可能是我们未来一个大格局,在这个大格局之下,你要算你村庄的数量,算你的城市的数量,就是我们对这个人口布局恐怕要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把握。但是我觉得现在政策宣传领域就把这个问题给忽视了。

  进一步说,有些人就认为我们搞乡村振兴,我们农业要强大,提出的一个理由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乡村旅游业和乡村的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可以使农村的人不走甚至吸引他们回流,这个能不能站得住脚?我这儿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首先关于乡村旅游业具体我就不说了,我所掌握的一些数据不太支撑这样一个观点,就认为可以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我们的城市化率不提高,这个观点恐怕不能站得住脚。一个重要的依据是,我跟日本的一个专家做一个交流,他认为日本的乡村旅游业不要超过农业GDP的10%。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资料,也没有支撑说乡村旅游对脱贫的贡献有多大。

  再一个关于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的所谓附加值的增加问题,欧美农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应该是结构已经比较稳定了,但是你注意欧盟的有机农业的比重按面积算的话,到现在不超过10%,美国的那个比重按照价值来算的话,不超过4.2%。所以我的看法就是,如果我们想寄托于旅游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能让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提高,能让我们的农民大量地回去,我认为这个话不靠谱,这个观点站不住脚。比如我们要投资农村,我们的重点究竟在哪里?希望究竟在哪里?我就进一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分析。

  这个要说到产业链,我们把地头农业当成一个一,就是跟土地生产有关系,跟养猪猪出栏之前的猪圈,这个基础环节作为一个“一”的话,食品产业链大概是2-4倍,农业产业链是5到6倍,还有一个人们经常忽视的不太讲的就是农村产业链。我那一次去跟美国的农业局的官员交流,他非常强调农村产业链,比如我在农村开一个商店,甚至我在农村里头办保险公司,办银行,这是什么呢?这是农村产业链,它跟农业产业链不一样,它的范围就更大。我认为这样一个倍数可不是4%,不是10%,我们前面讲到的乡村旅游业和有机农业的比重,我们就说它那样的比例,这个比例可不是10%,这是一个若干个倍数。

  我们进一步来看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美国的产业链的结构。从1960年开始到2016年,美国农民的总收入中,取自地头的那一部分比重越来越小,农场之外的那个部分比重越来越大,绝对量就更不用说了。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首先你看,我们知道美国的农民的收入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大概高个二三十。我们想一想,假定说没有上面黄色这一部分,仅仅靠绿色那一部分,就是靠地头收入要让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话,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办法是什么?是涨价,就是让农产品价格涨价,那问题就来了,如果这个涨价,美国农产品怎么跟中国竞争?我认为就没法竞争了。今天我不知道有没有咱们郑州搞粮食期货的同志,你想它如果涨价涨了几倍,它能够跟中国的粮食竞争吗?那就根本不能竞争。所以在我看来黄色的这一部分意义特别重大,而这一部分的收入大量的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是来自美国农业的补贴,不是这样的。最近我在那儿阅读了美国农场局的一个比较细致的报告,就发现什么呢?差不多美国一半农户会打工,这是我们原来想象不到,就是他那个收入取自农场以外,这个比例相当大。我们想象他这个打工就一定不是像我们这样跑到纽约去打工,他不会像我们河南的农民跑到厦门去打工,跑到海南去打工,一般不会这样。就近打工这里头就很有意思,要就近打工,你就是要有产业,要有投资者,在中国来讲的话,比如大家要去投资,企业要办起来,这个空间大不大?我们现在一些人严重地低估了这个空间,可能有人说党教授你怎么老讲城市化,城市化哪能吸引这么多的就业者?你算一下,比如我们算农业GDP9万亿,如果我们不要像美国一样,我们乘上一个3,这样就是27万亿,你想一想这个空间有多大!

  我们讲对城市化率的怀疑,你要拿出什么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我觉得这个不靠谱。农业的比重要下降农业产业链增加值那部分的比重下降不是太快,但是我要说,这个黄色的收入在什么地方?不在地头上,在什么呢?在小城市,或者主要在小城市,就是我刚才说的荷兰农业那么发达,离开主干路连轿车都通不过,农户生活的专业农户的基地,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投资,没有。我就使用一个概念叫什么呢?就是让那个农民在城市与市民共享城市的公共服务,我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我的话没有?就是说农业非常发达的荷兰的一些农村,它的农村的公共设施投入其实量不大,农民要不要公共服务呢?当然要,但是因为和城市的距离短,就是农民和市民可以在城市共享城市的公共服务。这样一说的话,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方向,恐怕我们的那些担忧就可以消失。我们害怕的是什么呢?害怕的是我们的眼睛一直盯着底下那一部分。

  这是首先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现在要具体说一下我们中国的问题,我们未来城乡人口布局的演化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我自己认为有这样一些因素。首先是我们现在的情况,咱们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统计年鉴上找的数据,我就不说了。还有收入,哪里挣钱农民就向哪里走,我们调查影响农民流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的前两个,一个是收入,第二个就是教育。受教育因素的影响农民会流动,我也提到其实我们好多农村的农民已经不种地了,但是因为我们城市的房价高,他要举家进入城市有很大的困难。

  我把这个图给大家解释一下,这虽然不是荷兰,这是波兰,这个比较相似。大家看一下,离它的主干路到农户家里的路就没有怎么铺装,这样一个专业的居民点,你怎么给搞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服务的享受一定要进城,就是进到上面的那个黑暗色的是城市。我觉得这是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这是北京郊区,它的柏油路已经铺到这一家的家里,但人基本上没了。

  还有个因素是小学。我跟教育专家做过一个讨论,规模合适的小学提出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校长能认识学生,如果校长能认识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的话我算了一下这个学生的数量应该是多少呢?孩子是多少呢?一个年级两个班,共60个学生,总共是360个学生。为什么呢?这里头涉及到一个人社交的半径、熟人的半径,这个我就不说了。这样一个规律就决定了要维持一个小学的话,除过专业农户分散的居民点之外,大部分村庄人口最少是八九千人,小于八九千人,四五千人就不经济、就不稳定,人就容易流失。

  还有一个研究,国际学术界做过这么一个统计分析,就发现什么呢?距离城市30分钟车程半径内的农业比别的地方的农业要好,我刚才讲了荷兰的数量是多少呢?不是半小时,大概是10分钟。如果我们不是强力干预,如果自然演化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城市还会更多。我们要扯远一点的话,就是我们河南省,按30分钟车程为标准,我们河南需要多少座城市?大家都知道我们东北黑土地,东北农业好不好?我看东北农业跟咱们河南省的农业不能比,重要原因之一是东北的城市经济差。如果浙江学习荷兰,我们河南省也跨越学习荷兰的话,我们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逆城市化因素。我们学者做研究有些时候有一个假设,我有一个猜测,逆城市化人口占的比例,本来是农业人口,加起来占总人口的比重,就是农村人口的比重跟什么有关系?跟我们的恩格尔系数有关系,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15%左右,我们中国现在是30%,如果我们未来就按照刚才宋主任讲的未来的长远目标,比如到本世纪中叶我们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的话,我们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你还是30%肯定是不对的,我们要降低到15%,那你的城市化率就应该是85%左右,为什么这样?为什么恩格尔系数和城市化率有关系?这不是我们学术讨论我就不说了。这是这个问题。

  这就是农村的失能人口的状态。按照我的一些分析,我们讲农村脱贫,最后剩下的最难那一部分就是失能人口、残疾人,残疾人更需要进城,失去能力的这些人在村庄上家庭养和放在城市、放在镇上集中护理,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人道更集约?我认为后者更好,这个也不能成为我们反对城市化率的一个理由。具体我就不说。

  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城市人口布局。最后把这些因素综合考虑以后,我觉得我们如果政府不是强力干预,很有可能形成这样一个状况,就是未来我们总的人口15亿当中,真正农村人口是两个部分:一个2.8亿,大型居民点主要是逆城市化人口,还有一个是专业农户,就是八九千万人,其他人就是城市人口。

  再说一个背景,农业产业链的价值比可不是这样,有一些农业产业链的价值的实现是什么呢?在一些小城市。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干预,自然演化的话,就很有可能接近我说的这么一个格局,这是一个判断,真正说我们做的预测非常准确,那是不可能的。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

  我有这么几个判断:房价是影响我们城市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房价高的理由很多人讲是我们中国缺地,就是中国缺土地,于是房价要高。我认为这个说法也不对,我们做一些讨论,在我看来我们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规划造成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些问题导致我们房价比较高。刚才前面发言人讲了,我们搞土地制度改革、产权改革,其实土地制度改革一定是两个方面,微观的产权改革和宏观的国家土地规划体制的改革,我读到美国人做的研究很有意思,美国房价比较高的是加利福尼亚,特别是旧金山,房价比较低的是休斯敦。那么旧金山政府对土地用途的干预比较强,休斯敦几乎没有干预,有些人讲就是休斯敦是没有国土规划的城市。按照美国学者的看法,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的话,美国的GDP可以提高6.5%到13.5%,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的这个幅度会更大。那么我们国家究竟是不是缺地?这纯粹是展示数据了,在我看来这无论如何不能成立。因为你无论怎么缺地也不能缺过东京。这是2010年,这是2016年。我们缺地缺不过东京,但是东京的房价比我们低,东京房价为什么低呢?因为东京的开发强度首先比我们一般城市要高,现在大概是60.2%。在东京的城市建成区当中,居民住宅区占的比重是60.2%,我们就知道,东京房价低的原因了,我们这个数一般是25%。大家听明白了,东京的房价比我们北京低,原因是东京的居民住宅区占地的比重现在是60.2%,我们国家一般是25%-30%,我估计郑州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据,所以房价低的原因主要是这个,我的分析是这样的。

  还有些其他的数据,我们说荷兰是城市建设的典范,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典范。但是荷兰的国土利用规划管理体制跟我们不一样,所以导致居民的居住品质比我们高,这个橙色的是什么呢?是它的独栋住宅区,蓝色的是楼房。而荷兰的国土人口密度大概是我们的3倍,但是人均的城市建设用地我们是155,它是374,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推进城市化,不要说我们中国缺地,不是这个问题。我们更好的城市化根本不影响我们保护耕地,耕地要不要保护?我认为要保护。据我所知,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还是从我们河南提出的,我甚至认为我们要划个20亿亩、30亿亩都可以,不影响城市化。这是我们的国土规划造成这样一个居住形态。

  我刚才讲到的,荷兰道路的图片我放到这个地方了,那是个农户,离开主干路你朝那个农户家里走就是这个泥土的道路,这在我们现在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看到的,这个对不对呀?它一定是有道理的,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我想对我今天说的这个观点做一个概括,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出发,我认为我们以后要强调发展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就是专业农户不能集中居住,不能上楼房,我说的楼房就是集体集合住宅,多家住的楼房。专业农户要分散居住,而且每个居民点就不应该大。这个时候你说你设村委会,你搞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实没有必要。我觉得昨天发的中央的文件,其中有一节讲村庄的分类,我建议我们要重视那样一个说法,不是每个村庄都要振兴,要有个类别。我到江苏某地去了以后,他们那个类别是什么呢?重点是要打造1%,下来是14%,85%的村庄就是一个维持,而且还鼓励农民进城。这是我说的一个。除了这个小型居民点之外,我觉得发展能养得住一个小学的村庄比较重要,人口规模大概是8000人左右。然后就是要均衡布局城市,能够保证我们任何一个农民半小时以内驾车走到一座城市。我们老担心年轻人不种地,这个城市布局非常有利于年轻人种地,半小时车程,你想一想,他吃完晚饭到夜店去活动一番回来都没有问题的。东北的有些农区四五个小时走不到县城,东北人为什么跑?原因之一是这个。所以要均衡布局城市。

  还有一个是一定要降低我们的城市门槛,城市房价太高,太离谱!这我就不想多说了。

我个人的看法,乡村振兴过程当中我认为乐见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和大型居民点之间的大部分村庄会逐渐地衰落,不破不立,我看我们的一些村庄该衰落得衰落,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好让市场发挥作用,不要我们人为地去操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