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魏后凯:乡村振兴需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9月27日,首届乡村振兴发展论坛“高峰对话”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介绍:

  十九大报告我们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它作为七个大的战略之一,实际上我们早在二零零几年时,已经提过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也提出了20个字的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新农村建设对于推进我们的农村技术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前些年我们过去的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已经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在那个时候,包括我们的学术界,包括我们有关的部门都在探讨,如何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新提法。

  这一次我们十九大报告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单独看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提法,它应该是我们“三农”工作的一个全新的说法,是新世纪新“三农”工作的一个总抓手。

  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一个乡村振兴战略?跟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关系,我们现在主要的矛盾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跟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的生活需要的矛盾。大家想一想,中国发展的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不平衡,最大发展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我们去年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2.71倍,消费收入差距也很大,我们城乡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在10倍以上,这个差距更大,我们城乡居民的财富差距更大。你想一想,我们不缩小这么一种城乡的差距,我们不解决乡村发展的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我们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次我们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它是一个全面的战略,也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我们分三步走,最终我们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我们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我觉得,中民投等公司在乡村振兴的布局已经掌握了先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个人认为我们未来农村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工商资本参与乡村的振兴,应该具有广阔的天地,大有前途。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包括乡村的服务体系怎么完善。包括我刚才听到的乡邻小站,我觉得都是做得很好的,这个潜力很大。

  过去的资本都是从农村到城市,我们农村在支持城市,农业在支持工业。根据我们的研究,近年来,无论是工商资本、农产,往下乡的进程应该在加快。我们现在已经趋于一个由农村到城市、城里到农村的要素双向流动的新阶段,当然这个要素包括资本,包括农产,还包括其他的一些东西。我们有一些资本,有几个大的商业,还通过我们的银行中介把我们的资本用到城里去了,但是我们因为很多的民间资本很多其他的一些资本,包括国有的资本现在又看到农村的机会,它又下乡再加快,双向流动在这种情况下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们现在农村振兴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少,资金高度的缺乏。因为我们现在农村的户籍人口接近60%,常住人口40%多一点这样的比重,但是我们农村的投资,农林牧业的投资加上其他农副投资加起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不到6%,你就可以看到缺口有多大。农业的投资、农村的投资投资期限比较长,回报率比较低,所以我们觉得为什么需要一种普惠金融?这里面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要有相应的支持政策体系,来支持工商资本下乡。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下乡的资本应该找到一个盈利的模式、长效的模式,你想你不挣钱,短期可以,长期可能就会出问题。必须要找到这么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我觉得你不能跟风,现在我们的投资我感到很多在跟风,一说搞康养,搞旅游,全国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都在搞康养,每一个村庄都搞起来,那就是一种灾难,不能跟风。

  第二,要把握我们未来城乡的格局、把握未来的格局,你投资投了半天,那一个村庄的人未来都跑到城里来了,你不就是浪费了吗?你要搞清楚未来城乡的人口格局、城乡的空间格局,然后你再对未来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进行布置,因为未来城乡的格局是变化的。

  第三,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准施策。中国有100多万个村,这么多村庄你不可能说都搞一样的,它的差异很大。所以我觉得根据这么一些情况,找到一种比较合适的引资的长效机制的模式,加上中央政策的支持,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够落地,来破解这么一个资金短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