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1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政府企业协力才能做好养老事业

  和讯保险消息 11月30日,“养老新时代”主题研讨暨“爱心方程式”公益行动发布会在上海中民投总部召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出席并参与主题研讨环节。

  以下为徐家良发言实录:

  徐家良:国外这块一个是低收入人群,基本上政府包下来了,作为社会保障系统提供的,08年就到美国去访问的时候,专门到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院去,那个房子各方面都非常好,政府配有相应的护理人员和医生。但是大量的确实是居家养老,还有一部分是企业兴办的机构养老。企业兴办的机构养老,为中高收入人群提供服务,条件相对较好,收费高一些。居家养老,由社会组织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也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不同类型的养老方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国外政府都有一个较成熟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从大方面看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方式。在养老服务中,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产品和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提供志愿服务,如临终关怀,有的提供资金,如基金会,有的提供养老培训,有的承接政府养老项目的评审,做好第三方评估机构工作,有的直接提供护理服务。但不管有多少种产品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如何使老人过得开心,安度晚年。当然,企业养老机构可以为老人提供所有的付费服务。

  为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去年3月份,全国人大颁布了《慈善法》,法律有许多条款作了相关规定。一是土地方面。慈善活动需要慈善服务设施用地的,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二是金融服务。国家为慈善事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提供融资和结算等金融服务。作为社会组织举办机构养老,还是在社区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服务,政府都有一些财政补贴、鼓励措施。对企业兴办的机构养老、为社区养老提供服务的,政府也要在税收方面有相应优惠,因为养老是全社会的大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关注。鼓励企业与物业、社区结合起来,推动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对政府来说,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做好保底工作。社会组织和企业对不同需求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只有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协力,才能把养老事业做好。

  金融这一块除了贷款,还有慈善信托可以做,目前这方面还是考虑的比较少的。目前可能更多的要关注社会组织的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里面的短板,基本上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的问题。社会组织运行的养老机构里面工作人员薪酬比较低,留不住人,招人难,用人难是养老机构难点,尽管政府有一些补贴但是远远不够。

  二是专业人员的问题。一个社工、医护、护理等专业养老人员短缺,需要有定点职业学校、相关高校定向培养。还有一个是加快在岗的人员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是医养结合的问题。现在养老机构在医护人员招聘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卫生部门可以为养老机构派驻医疗团队。只有把这三个短板补起来,对社会组织的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会有较大推动。

  对企业养老这块,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也应该跟上,作一些政策扶持,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中国养老事业发展。

  农村养老可能要分区域,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一样,东部地区老年人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现在缺少的是什么呢?是活动,老年人没事情做,所以我觉得更多的社会组织要去搞活动,使老年人有事情做,每天开开心心。还有一个是企业提供高端的养老机构,为能够支付高费用的人群提供更有选择性的服务。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养老体系不完善,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堪忧,政府的责任会重一些,要兴办更多的敬老院、幸福院,政府对低收入人群提供相应的居住条件保障。社会组织、企业提供的养老机构根据需要也可以适当提供。

  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力非常重要,政府负责政策规划,提供相应的财政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其中,根据不同的需求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产品,形成一个具有各地方特色的养老体系。政府和社会力量可以在这个产业链里面共同做好每一段的工作,缩小中国城乡养老事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