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民投租赁集团联手新金融联盟、阿曼波&哈勒戴公司、民生金融租赁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于9月11日至13日在天津举行,此次论坛以“新监管与新机遇:租赁业进化论”为主题,来探讨租赁业的发展之路。中民投租赁集团主办了“租赁业如何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通用航空租赁的机遇与挑战”、“把握大健康租赁新蓝海”三场论坛。现摘取精彩观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租赁最懂产业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
9月12日,在第四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CEO圆桌二“租赁业如何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上,租赁业资深从业者纷纷表示,在服务实体经济领域,租赁行业将大有可为。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融资租赁天生具有“融资”和“融物”的特点,可以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
中民投租赁集团副总裁刘卫东表示,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从产业选择看,中民投租赁集团坚持专业化发展,走产融结合的道路,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世界租赁业大会主席、中民投租赁集团首席顾问Sudhir P•Amembal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长很快,租赁业也在趁势而上,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租赁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资产质量,资产规模很重要,但规模并不意味着一切,租赁行业的质量关乎一切,质量比规模更加有指导意义。
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总裁杨博钦认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今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旗帜鲜明地提出,金融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具有的清算、支付、风险管理等功能,都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租赁最懂产业
实际上,租赁物本身具有的“有形”天然属性,包括租金收益权的演化,将其和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到一起。农银金融租赁总裁王以刚指出,一方面,租赁作为金融工具,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和购买方面可以根据其资产对风险缓释作用的特点,并基于企业现金流灵活设计期限结构,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充分发挥出租赁的优势。另一方面,采用租赁的方式来服务企业,可以帮助实体企业获得良好的税收优惠支持。比如通过直接租赁的方式,企业交付给租赁公司的租金、本金和利息都可以享受增值税抵扣,传统的信贷业务往往难以实现这一功能。
中关村科技租赁总经理何融峰表示,租赁两大核心功能是融资和促销。要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运用租赁的方式来促进产品销售,扩大生产。采用租赁形式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可以为其做好现金流管理。
熊猫绿色能源融资部总经理谭湘益表示,融资租赁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区别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金融领域里非常懂产业的行业。当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突破五万亿,租赁行业需立足于产业,其未来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租赁渗透率也会迎来跨越式增长。
面对新监管形势租赁要走差异化道路
伴随着新的监管形势,若要进一步深入发挥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租赁业该如何作为?在建信金融租赁首席市场官徐大公看来,租赁业本业是租赁物,即符合条件的、有价值的、且能在市场上顺利实现交易的租赁物。如果租赁公司仅仅将租赁物当作一个道具的业务模式,租赁公司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就会很小。
因此,租赁公司与实体经济共发展,必须要走差异化道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王以刚提出,在未来,租赁业转型方向并不仅仅靠单一产品和单一环节,而是可以将金融服务延伸到产业的上下游服务链条,发挥出资产管理的功能。
新加坡太平船务(中国)副总经理招蔚表示,航运产业作为实体经济重要载体之一,其发展历来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扶持。在航运产业链条中,造船企业等都有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相应的客户,如何解决供应商的需求是关键。租赁公司若能为实体企业提供全套服务,将会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总裁杨博钦认为,租赁公司应遵循国家战略、按照监管导向和市场需求来服务实体经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租赁业应积极融入行业潮流,寻找发展机遇。
为了抓住新机遇,中民投租赁集团副总裁刘卫东指出,专业化经营可以成为租赁公司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专业化经营一定要深入到产业,深入产业就要进入产业链,才能真正了解产业运行的规则,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规律和物流运行规律,如此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
就中民投租赁集团的实践来看,在产业选择上,中民投租赁集团确定了走专业化运营、投资并购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聚焦航空、物流、健康产业和清洁能源等产业领域设立了全资专业子公司,围绕各细分产业的产业链布局相应的专业化租赁业务,这将进一步带动租赁深入为实体经济服务。
国内通航租赁前景可期 行业应坚持“精耕细作”
随着通用航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通航产业发展明显提速。通用航空租赁业成为我国租赁行业可以深耕的一片新的市场“蓝海”。9月13日,在第四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上,中民投国际租赁总裁汤敏出席并主持了分论坛“通用航空租赁的机遇与挑战”,与通用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士共论我国通用航空租赁业务。
国内通航产业前景可期
中民投国际租赁总裁汤敏指出,未来几年,国内通航产业前景可期,潜力巨大。其一,我国通航企业数量、机队总数在增加:通用航空机场已建成70个,在建超百个,企业数量为320家,机队总数近2600架,发展速度瞩目。但即便如此,与美国目前已有的两万余座通航机场、22万架通航飞机相比仍有显著差距,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随着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的大力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可以预期,我国通航产业发展道路将会更稳健、更可持续。
通航租赁产业应坚持“精耕细作”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副会长刘铁雄表示,通航产业发展与国家整体实力息息相关,但我国通航市场目前的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我们的综合国力和现有国际地位。融资租赁行业对于通航产业进步和企业发展有推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直升机厂商的成长。在未来,我国通航租赁产业发展应当坚持“精耕细作”的主基调,着力思考如何不断提升运营商的素质、保证飞行器安全,提升运营维修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前途无量”的宏伟目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表示,国家的政策信号很明确,要支持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从整个通用航空飞机的机队规模里,我国直升机去年增长量超过30%,直升机应是通用航空产业里率先发展的行业。
因此,直升机租赁也成为通用航空租赁的主要业务领域。随着通航市场的发展和更多金融服务公司的介入,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来使用直升机。据了解,中民投国际租赁自2015年成立以来,便把通航租赁业务作为核心板块大力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直升机租赁公司,管理机队规模达112架。
未来20年中国直升机市场需求增速年均可达15%
空客直升机北亚区及中国公司负责人魏薇表示,空客公司对中国直升机市场持续看好。中国直升机行业在过去五年发展速度很快,空客预计中国市场在未来20年对直升机的需求仍然会有年均15%的增长。从全球市场来看,空客直升机已有三分之一的客户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来使用飞行器,但中国地区客户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看到,我国通航租赁发展前景广阔,迎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同时,业内也普遍认为,发展通航租赁仍面临诸多挑战。刘铁雄表示,虽然通航产业前景被普遍看好,各路资本纷纷逐鹿通航产业,但我们还需对通航有理性的认识,遵从事物发展规律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确保整个行业能健康充分发展。
魏薇指出,从空客全球数据看,在直升机领域使用租赁方式的客户中,只有4%使用经营性租赁,与大飞机约50%使用租赁方式且基本都为经营性租赁的客户数量相比,直升机行业租赁市场空间很大,经营性租赁的空间更为巨大,因此日后发展通航租赁,需要更多关注这一市场。此外,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一方面需要改变中国客户对直升机的购买习惯,另一方面还需在未来行业性的法律法规研判方面继续努力。
做好全面风险管理促进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Waypoint Leasing CEO Ed Washecka认为,总体上中国直升机租赁市场内,采用经营性租赁的份额占比低,这可能与中国客户的消费习惯有关。中国客户更喜欢持有资产而非租赁资产,当前我们应该共同来培育市场,让客户更多的了解到租赁的好处,设计更好商业的模式来吸引客户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直升机。
中航资本总裁赵宏伟表示,由于航空器租赁和一般设备租赁不同,有很多管理规范和适航要求,对风险管理和处置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直升机租赁行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在看到市场的同时也要关注风险,如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如飞机的取回)和市场风险。做好全面风险管理,从而促进直升机租赁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聚焦产融结合 把握大健康租赁新蓝海
9 月 13 日,在第四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上,中民投健康租赁总裁主持了平行论坛“把握大健康租赁新蓝海”,来自传统银行、融资租赁、实体产业、研究机构的代表齐聚天津,聚焦产融结合,以全方位视角为大健康行业发展提供金融助力,探索大健康租赁新蓝海。
“近年来,大健康领域一直是投融资最热门、资本最蜂拥而至的领域之一。”中民投健康租赁总裁表示,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实业集团都在聚焦这个领域,在大健康产业里的投入资本、施展能力、布局梦想。
大健康产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
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院长、中国租赁智库-医疗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翁亮认为,大健康产业涉及的面非常广,总体来说应该包括医疗农业、医疗健康工业、医疗健康服务业,今天所指出的医疗健康工业以及医疗健康服务业,如果按广泛的定义来说, 2011 年是1.2 万亿,2016 年最新数据是 6万亿,预计 2020 年是 20 万亿,因此未来空间非常大,给予金融机构很大的市场开拓空间。
从大健康产业金融服务现状来看,微医集团联合创始人张晓春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金融根据未来可以带来的价值,把企业的使用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非线性配置,微医集团正是在这样一种理解下快速发展,但在债权资金的使用上还有广阔空间, 可以算是金融服务的一片蓝海。
上海九悦医疗集团董事长郭跃则指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 人均寿命享受的服务是成几何级增加,医疗服务提供存在巨大市场缺口,医院作为重资产和重人力资本行业,要发展便需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高资本依赖问题,因此对于空间和时间,速度和效率方面都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归本源服务实体 加强债权融资服务
作为生产企业的代表,从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来看,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魁认为, 在企业成熟发展阶段,需要债权资金支持的时候,目前对大健康产业专业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是非常缺乏的,这方面还是存在非常大的机会。
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代表,来自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张志指出,金融是一个很好的整合工具,通过整合不同的金融类型,互补不足,共同服务大健康产业。银行本身是服务客户的,大健康产业作为新兴客户,包括像健康、医疗、养老、文化等轻资产行业,银行需要在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型调整,这需要市场倒逼银行转型升级,也需要银行依靠自身能力提升专业服务。在谈到投贷联动问题时,张志指出,投贷联动需要在投行内部,把“投”这部分设为独立的防火墙,,独立的部门,独立的风险审批,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和功能细化,才能使投贷联动持续稳健的发展。而从今后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来说,商业银行还是要加强债权融资服务。
长城国兴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映江认为,健康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希望和上中下游实体企业以及同业紧密合作,包括像中民投健康租赁这样的专业公司合作,通过各自所在的行业加强沟通,从上而下推动产融的结合。作为金融租赁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最重要的是做到“创新”和“共享”两个核心,这既是要求也是挑战。
中民投健康租赁总裁表示,大健康产业一直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这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经济条件变化、人群健康意识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从过去单纯治疗花费,推动到健康管理花费,再到健康提升花费,支出的提高扩容了大健康产业容量;中民投健康租赁愿意代表商租企业表态,会一往无前地在大健康金融服务路上做好“排头兵”,排掉所有“地雷”,做好“排雷兵”和“断后者”,金融从业者要携手共进,做好不同的分工,一定能够携手把大健康未来的金融服务做得更好。
完善健康产业细分领域创新与服务
在谈到大健康产业未来投融资方向上最安全的细分领域、增长最快的客群、资本市场机会的问题时,一脉阳光总经理王世和指出,最安全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偿还能力和意愿所决定,目前来看,公立医院体系符合这样的标准;而对于民营机构,则依赖于租赁公司对机构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这是风险把控的关键因素。此外,从近几年国家鼓励医改和民营资本的大力发展来看,对资金使用的需求强烈,是一片蓝海。
在被问及大健康产业急需资金投入的细分领域时,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魁认为,对于大健康产业来说, 每一个创新领域、每一个有比较大发展机会的领域里,其实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而且尤其是希望有更多风险敞口投入,需要行业的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包括新的医疗模式创新。
在谈到如何看待中国地区大健康领域投融资业务时,美国史塞克公司史塞克 Flex 金融副总裁兼总经理 James Cress 指出,首先要了解医疗健康领域的基本内容,进入这个领域首先要和医院、设备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创新是不能遗忘的主题。此外, 商业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
中民投健康租赁总裁进一步指出,做好大健康金融服务,需要懂这个行业,要有认知,找到专业的判断,这是挑战,但也是必经之路。有志于为大健康领域提供金融服务的人,要让自己能够建设一个非常专业的队伍,要具有匠人的精神,沉得下心,一点一滴的理解学习,掌握这个行业里面的规律,把金融服务无形的融入到大健康行业本身的发展和管理过程,做到金融和产业的完美的结合。此外,合作很重要,根据金融机构的禀赋特点,找到自身定位和最佳合作伙伴,共同为大健康产业提供金融服务,这是金融提供者们的使命和未来方向。